锐评|挂上“身份证”,老旧电梯维保休想再糊弄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2-04 16:07

北京的电梯也要有“身份证”了。据报道,明年4月前,全市共计31.6万台电梯将全部实现“一梯一码”,维保人员须先扫码后维保,避免维保“造假”。

“一梯一码”,即为每一部电梯配上专属二维码,电梯型号、生产厂家、维保时间等重要信息“一扫即知”。过去,电梯维保基本通过纸质记录,数据不透明、监管难度大,维保糊弄了事的情况不时发生。有的不带工具不封闭电梯,有的根本没做的项目统统打钩,很多维保任务最终停留在了纸面上。普通市民即便对各项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存疑,也很难追溯核实维保现场的实际情况。电梯“身份证”上线后,维保人员须通过人脸识别、位置定位验证才能开展工作,市民可扫码监督维保情况,防止电梯超期未检,执法人员也由此实现全过程非现场监管。一码互联,让维保过程也“晒晒太阳”,相当于为电梯安全又上了一把锁。

从住宅、商场到办公楼,电梯已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标配。作为全国最早安装电梯的城市,北京电梯保有量已突破31.6万台,其中,使用15年以上的居民住宅老旧电梯达4.5万台,居全国首位。小小电梯便利了生活,但不可避免的部件老化、磨损等问题也暗藏“伤人”风险,做好日常维护保养格外重要。为此,本市也下了不少细功夫。仅今年以来,从加强电梯抽检,公示警告虚假维保单位,到进行“体检”评估,计划明年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全覆盖,再到出台应急《指引》,为隐患严重电梯更换建立快速通道,都是为了消灭电梯安全的“黑洞”。一套组合拳下来,今年前11月,全市受理电梯诉求较去年同期下降33%。

民生事项千头万绪,尤其对于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而言,大拆大建的发展思路已经过去,如何更精细、更高效、更实在办好每一桩民生小事,直接关乎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很多事情看似琐碎,背后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主体众多、资源投入不少,找准切口尤为关键。就拿电梯维修换新来说,细究下来,待解难题还远不止这些。比如,“老龄化”电梯超期服役,设备更新相当迫切,可很多老旧小区本就没有物业、濒临失管,谁来牵头?钱又从哪儿来?再如,老楼加装电梯的道理不难懂,可很多时候缺的不是技术和资金,难在取得业主一致同意,又该如何平衡周全各方利益?解决痛点难点,还需要在各方意见中找到最大公约数。

城市治理重在细节,改善民生没有终点。问需于民、躬身而行,城市运行也将更加平稳有序。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胡宇齐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