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卖惨营销,尤须发现一起、打击一类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2-04 17:25

遭遇重大变故、无奈抱娃跑单……近日,靠单亲爸爸人设疯狂吸粉的网红“小松”被公安部门打假。据通报,视频中渲染的悲惨情节均系编造,他本人因涉嫌扰乱公共秩序被行政处罚。

不知何时起,卖惨博同情俨然成了网红引流的固定套路。什么“哥哥考上北大弟弟辍学卖苹果”“单亲爸爸背着重病孩子送外卖”,满屏悲惨故事,几乎集齐了人生所有的不幸与意外。随着赛道竞争白热化,为了争夺有限关注度,一些博主更是开启无下限比惨模式,动辄炮制“强迫相亲”“非法拘禁”等耸人听闻的离谱标题。等一个个悲惨故事被证实“纯属胡诌”,被戳泪点、下单支持的广大网友已被狠狠割了一波“情绪税”。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卖惨烂戏,消费了公众善意,浪费了公共资源,更搅乱了网络空间的生态,理应依法严惩。近段时间,包括网红“小松”在内的许多卖惨博主都被抓了现行。可话说回来,被罚的不少,却总有人一犯再犯,归根结底还是违法成本太低。有律师感慨,“互联网时代,一个热搜的回报可能远大于处罚。”目前,平台对一些违规主播的处罚,基本以警告、限流、封号等为主;对情节相对严重的,警方多处以拘留。即便被红牌罚下,一些博主转眼就能换个“马甲”重出江湖,关个几天也不耽误重操旧业。相较于真金白银的流量,如此处罚显然威慑力度不足。

卖惨营销不能轻纵。更值得警惕的是,卖惨闹剧盛行,背后已衍生出一条产业链。瞅准了流量热点,一些MCN机构不仅能“复制”现成剧本,还能根据主播需求“量身定制”剧情,有的甚至提供专业演员。只要某类话题火了,雷同视频就会批量上市。这也提醒我们,打击“链条式”卖惨营销,尤须发现一起、打击一类,更需提升处罚力度。大小平台作为网红演出的舞台,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旦发现视频内容造假、主播人设造假,该下架下架,该拉黑拉黑。只有卖惨生意稳赔不赚,劣迹主播无法复出,才能压缩“一骗再骗”的空间。

“人都有恻隐之心”,当公众善意一次次被消耗,全社会的信任门槛也会被不断抬升。通报典型案例、严惩卖惨营销,警示公众在一些情绪化内容面前保持理性,也是在守护那些珍贵的善意。

图源:网络


编辑:胡宇齐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