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出高徒,一辈儿赛一辈儿!师傅带徒弟,有了新路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08-20 11:25

“师带徒,传帮带”。在传统的师带徒模式中,师傅要言传身教,向徒弟教授相关技艺。这种古老而朴素的延续方式使特殊技艺得以衔接和传承。

如今,这一“传统”正被注入新的活力。新型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式应运而生。那么,这种新型“师带徒”将给技能人才培训带来怎样的变化?

知识点

新型学徒制

据市人力社保局介绍,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主要内容就是“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企业可结合生产实际自主确定培养对象,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即由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等模式共同培养学徒。鼓励“名师带高徒”“师徒结对子”,激发师徒主动性和积极性。今年全市将培养1.1万名企业新型学徒。

师傅徒弟结对儿 老师傅拿出压箱底儿的绝活

“发动机打着火,一定要注意听有没有异响。哒哒声、当当声,都是发动机不同部位有问题的表现。”58岁的任喜祥是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发动机装配车间的老师傅,有着40年的发动机装配工作经验,经历了北京燃油发动机的整个发展历程,从北京第一代492发动机到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中的受阅车辆发动机,他无一不精。

再有两年,任师傅就要退休了,为了留住老师傅的绝活儿,今年公司聘请任师傅担任了企业里的老师,与车间的董艳龙和孙晓磊,共同结成师徒关系。

别看孙晓磊只有29岁,但也已经有7年工作经验,是热试班组组长。说起自己刚到车间时,他坦言:确实感觉学校内容和工作内容“不匹配”,好在有任师傅在旁边不断提点,感觉“踏实多了”。现在的孙晓磊已成长了不少,但他认为自己距离老师傅“还差得远”,对于参加企业的新型学徒技能培训,他非常渴望。

孙晓磊的班组是发动机整机下线前的最后一道工序,负责点火测试,检查发动机组装质量。任喜祥一点儿没藏私,把自己压箱底的“宝贝”——工作笔记,大方拿出分享。任师傅在笔记本上,用文字描述了七八种异响声,并将它们与发动机问题相对应,“这是40年的经验,工作要善于总结,不然哪儿来的听声精准辨位。”任师傅跟徒弟们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把经验记下来。这些宝贵的经验让年轻的徒弟受益匪浅。

“任师傅经验太丰富了,发动机打着火,他一听声音,就能判断是否有问题。最绝的是,任师傅能根据不同声响,精准地找到发动机哪里有问题。”说起老师傅的经验,孙晓磊眼神里都是崇拜。

目前,他们的教学过程,已经被专业团队录制成了视频,统一制作成课程,在其他学徒上网课时作为专业教学内容播放。

理论实操“双导师”上阵 徒弟搞技改 效率增一倍

在企业里主要学实操,理论课程也不能少。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与北京汽车技师学院合作,为新型学徒制开设专门课程,工作之余,孙晓磊还要到技师学院学习。在那里,他深入学习了汽车发动机原理、新型汽车发动机设计、新能源车基础原理等课程。

前段时间,孙晓磊通过自己掌握的钳工和加工知识,用台钳对不锈钢抽油管进行了改造,使抽油这一工序效率提升一倍。“原来用的不锈钢空心管垂直在面上,用泵吸油时效率慢,有时还吸不上来。”线上钳工课程给了他启发,他用台钳在抽油管侧面开了6个孔,把抽油这道工序由原来的1分多钟减少到30秒完成,效率提升一倍。

贾伟旭是百奥药业项目管理部的项目管理专员,这个岗位要求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把握必须精准。他说,自从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通过学校专业教师及企业导师“双导师”的轮番讲解,自己对《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理解得更为透彻。

除了贾伟旭,接受培训的企业员工在专业技能、知识储备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升。生产部门员工在设备操作方面,由原来的“不敢用”“用不好”,变成现在的“懂操作”“能检修”;采购部门员工由原来的“不会买”变成现在的“会采购”;设备管理部门员工更是创新开发,利用设备二维码,能够快速发现并处理故障的设备,查验设备运行方式……跟随着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步伐,企业生产效率也显著提升,生产成本明显下降。据百奥药业生产研发中心总经理康彦龙介绍,4个多月的培训让学徒综合素质得以提升,间接促使企业设备部故障率下降80%,在采购工作量成倍上涨、但采购人员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采购差错率降至0,直接为企业带来120万元左右的经济效益。

老师傅争当“新徒弟” “到时候我就有俩本儿了”

同样,北京公交集团去年启动了一个2000多人的高级驾驶员培训班,由公交技校、公交驾校和北京公交集团共同进行双师制培训。除了新员工,还有很多老师傅也踊跃报名。

“很多东西都是这么多年来自己摸索的,但还是需要理论指导,也希望自己的技术水平再精进一些,能考个高级工的证。”45岁的老师傅边建已经有20多年的驾龄,但他希望通过企业新型学徒制,在技能上更上一层楼。现在,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在公交技校学习理论,在公交驾校练实操,工作当中,则有一名更有经验的老师傅与他结成对子,负责答疑解惑。

边师傅说,明年培训结束时,只要能通过考核,他不仅可以拿到高级工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证书,还能获得北京公交技校颁发的毕业证,等于同时有了技能和学历上的双提升。他乐呵呵地说:“那时候我就有俩本儿了。”

精准“点单” 帮助企业“对接”培训

在传统的“师带徒”培养模式中,学徒常常是没有收入的,甚至有的还要给师傅交学费。新型学徒制则完全不同,学徒已经是企业的员工,他们在学习培训期间照样挣工资,承担带徒任务的企业导师还能享受导师带徒津贴。

更能提高企业积极性的是,对于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的企业,政府还将给予培训补贴,其中,中级工5000至6000元,高级工7000至8000元。

近年来,北京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扩大培训对象范围。通过调研和实地考察,吸引了一批有特色的职业院校及企业培训中心等参与其中。

通州区职业技能管理中心主任高家骥介绍,前不久,通州区召开了“新型学徒制”培养——“北京环球度假区”项目企、校对接会。环球度假区说明了培训需求,各培训机构介绍了承接工种和培训计划。经过精准的“点单”“下单”,通州区针对环球度假区大型娱乐设施维修等专业岗位需求多的特点,帮助其对接较强的专业机构开展培训。这样的精准“点单”对接会,通州区职业技能管理中心已经开过很多次。

目前,市人力社保局官网公布了69家培训机构,涉及305个工种的详细明录,企业可以登录官网选定培训机构。审核通过后,企业将收到相关通知,新型学徒制培训可以开始正常组班开班。企业在开展学徒培训前将有关材料报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经审核后列入学徒培训计划,财政部门按规定向企业预支不超过50%的补贴资金,培训任务完成后及时拨付其余补贴资金。

前景

北京今年将培养1.1万名“新学徒”

新型学徒制让“师傅带徒弟”这一古老的沿袭在首都大地注入新活力,产生新故事。企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员工素质得以提升,持续培训意愿增强。

记者从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获悉,截至今年7月,全市共有173家企业、69家培训机构参与了学徒培养工作,为19819名学徒建立了学籍,在十大高精尖产业、生产服务业等领域的305个工种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今年,北京市将培养1.1万名企业新型学徒,其中,上半年共启动5046人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下半年还将培训5000多名企业新型学徒。

下一步本市将进一步提高专业工种、培训层级与首都功能的契合度,紧盯重点行业推进,扩大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深度和广度,开展质量督导,大力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提质增效,为北京经济建设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编辑:匡峰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