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1 11:17
“右拐的车辆停一停,让行人先过去。”
“斑马线上的行人快走两步,司机都停车等着你们呢。”
上午8点,上地三街和上地东路交叉口,志愿者小吴一只手拿着“停”的指示牌,一只手拿着扩音器,不断地发出提示。这个路口有6名志愿者,分别在四个方向协助交通文明引导员和民警管理路口通行秩序。
这个路口是上地地区通行量最大的路口之一,路口东北侧清河火车站,西北侧是软件园,东南侧是城铁站,这个路口是4个方向道路的瓶口——远处都是四车道甚至是同一方向两条道路交汇,而每个方向左拐、直行、右拐车道只有三条,“我们都管这里叫嗓子眼路口,而且附近企业多数都是十点上班,早高峰时间特别长。”正在路口执勤的海淀交通支队清河大队交警吴广京说。
7月中旬, 海淀交通支队清河大队和上地街道一起,组织了上地地区百强企业交通联防机制,每家企业每天出6名志愿者,在早、晚高峰期时间到这个路口做志愿者,每家企业负责一个周。志愿者上岗之前,都会由交警进行4个小时的业务培训,也会由交通文明引导员帮带,“我们希望每家企业优先组织新入职员工来当志愿者,主要是希望提供一个让大家认识交通安全的渠道,借助这个媒介让更多的人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这个经历对不少志愿者来说,确实是第一次有机会在一个路口以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交通秩序。第一天在路口执勤,志愿者小林特别紧张,“信号灯变化瞬间就得把伸缩栅栏收起。耽误一秒就影响别人通行;收早了,万一有人提前蹿出去发生剐蹭,那也是我的责任了。”志愿者小吴是顺丰快递小哥,他说,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觉得闯人行红灯有多大影响,“我前面没车是吧,我也没影响别人啊”,但一天志愿者做下来,他就改变了之前的观念,“你闯一个红灯过去了,后面可能有四、五辆拐弯车需要减速甚至刹车,通行变慢的拐弯车辆又挡住了直行车道,最小的影响也是这个路口可能有两三秒钟都陷入停滞。”
“骑车的时候,视距是向前的,没有顾及到身后的危险和影响,从一个抽离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感受会直接和全面。”志愿者们这种观念上的改变,也是吴广京最期待看到的,“小伙子们过来站岗,都是先拍照发个朋友圈,再说两句感受,希望他们的这些直观感觉,能影响到他们身后的关系网,这也能让更多人注意交通安全。过路口的时候,都不要有利己心理,一定得明白与人方便,才有可能自己方便。”
吴广京的这个说法也是有实际数据支撑的,这个路口开展礼让斑马线系列活动已经五个星期,这35天的早晚高峰每天各4个小时的时间段里,没有发生一起剐蹭事故,“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大队每天收到事故报警都有一百多起,因为通行量大,这个路口一直是事故‘大户’。”而只要发生剐蹭,即便没有人员受伤,“处理时间差不多都得半个小时”。
所以,这一个多月来,这个路口的通行能力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在软件园工作的志愿者小刘也是多年老司机,通过几天的站岗,他也感慨,宁愿在斑马线上踩脚刹车让一让行人,也不愿意再恢复到之前的混乱场面了,“其实只要十秒左右,行人大部队就可以通过了,让了这几秒钟,司机再开车也就踏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