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南下候鸟即将路过北京!迁徙通道上有他们在巡护
北京晚报

2021-10-19 22:17

半个月后,从蒙古国和西伯利亚地区南下的候鸟即将路过北京。而眼下,北京本地的鸟类,包括雀类、猛禽在内的十几种鸟也正在崇山密林间迁徙,有些甚至可以近距离观测到。不少巡护员都感叹说,随着北京生物多样性的日渐丰富,近几年在北京观测到的候鸟种类越来越多。“候鸟的到来和停留,是北京环境变好最有力的证明,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候鸟的原因。”

沼泽山雀

红喉歌鸲

白尾海雕

垂直迁徙已经开始

清晨6点,天刚蒙蒙亮。北京拒马河市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的巡护员任国霞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将已显得老旧的望远镜挎在肩上,提上文件包,骑上电动车,踏上了巡护的路途。

任国霞说:“我负责的路段从房山四渡到十一渡,总共11公里,其中有4个重点点位。在这几处点位都能观测到黑鹳、苍鹭、野鸭等,共有十几种鸟类。我每天的工作,就是监测它们的种群数量、看看有没有新的物种来临,还有就是观察鸟类有没有受伤或是生病死亡的。一年365天,每天都要看一遍。”

一边介绍着自己的工作,任国霞一边停好电动车,来到了九渡桥上。她举起望远镜朝远处的山坳里望去。“今年雨水多,一个月前山坳里都能看到野鸭和苍鹭,现在都不见了,应该是飞到水多的地方去了。”说着,她抬头看向山顶,“看,山上有鸟。”任国霞高兴地说。从望远镜中可以看到,几只“大黑鸟”正在山巅上展翅,正是黑鹳。

任国霞介绍说:“随着气温转凉,原本生活在拒马河流域的部分黑鹳开始向南方迁徙;而原本生活在山上的雀类,由于山顶植被减少,开始飞到山下觅食,这叫垂直迁徙。从一个月前开始,林子里也会传来很多平时听不到的鸟叫声,可能是绣眼鸟或者鸦类,它们喜欢在林间迁徙。它们的出现说明候鸟大部队就快到了。”

本地迁徙也需保护

相对于大批候鸟过境,本地迁徙很少有人关注。但在野保人士眼中,北京生物多样性日渐丰富,与保护本地迁徙的鸟类密不可分。

“山里的鬼子姜开花了。”9月中旬,北京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李理收到了巡护队员发来的信息。鬼子姜开花是一个信号,标志着本地迁徙要开始了。“保养车辆,把山下的观测设备都带到山上,准备带着帐篷上山。”李理这样回复。

巡护队员先后登上百望山和香山的山顶,通过望远镜,他们看到了白尾海雕、鵟等猛禽;最多时一天发现了7种猛禽,数量近200只。而在山下的树林中,悦耳的鸟鸣声预示着绣眼鸟、红喉歌鸲、蓝喉歌鸲等鸟类已经抵达。李理说:“本地迁徙的鸟类体积小,不太耐寒,所以它们的迁徙期会比候鸟大部队早一个月。”

李理介绍说:“有垂直迁徙习性的鸟类中,一般雀类居多,因为山上没有食物,他们就来到山下觅食。其实这样的特性在很多动物身上都有,比如高原地区的狼、豹。在山区,冬天村民的粮食会被野猪啃食,也是这个道理。”

密云区园林绿化局调查队队长张德怀也在关注着本地鸟类的迁徙。他们通过“鸟类监测系统”平台,掌握着密云区内的鸟类分布情况。点开监测系统,屏幕正中央出现了密云区内几十处观测点的分布情况,每个观测点的图标上都标注了目前发现了多少种鸟。其中不老屯学各庄观测点已发现178种鸟,还有另外8处观测点均发现了上百种鸟。此外,系统还把每个观测点发现的鸟类做了保护等级排行,巡护员据此可以判断哪些观测点周边的环境需要重点保护。

张德怀说:“每个月出现了哪几种鸟类,监测系统中都有体现。通过9月和10月的监测,证实鸟类已经进入本地迁徙阶段,也有零星的灰鹤出现在密云北部。因为自然界的生物都是相通的,所以本地迁徙的开始,就说明迁徙大部队即将到来。对于我们来说,防范盗猎和为候鸟寻找栖息地的工作,也已经开始了。”

消除盗猎者侥幸心理

人为盗猎是鸟类迁徙途中最大的障碍。在巡护的路上,李理和队员们记录完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后,还会着重观察路旁草丛内有没有盗猎者设下的机关。十几年前,他们在水库周边的草地里发现过猎枪弹壳;5年前,他们在山上的草丛里发现了捕鸟夹,而从树上取下的粘鸟网则不计其数。

这两年,随着市民保护意识的提升和对盗猎者打击力度的加大,盗猎行为已几乎绝迹。为了对心存侥幸的盗猎者起到震慑作用,每到迁徙季节,山上的野保站会持续亮着灯,巡护车辆也会在进山的必经之路上停靠。

李理说:“几年前,每年到了九十月份,黑鸟市就陆续开张了,里面最先开始贩卖的都是各种本地迁徙的鸟类,都是通过非法盗猎捕获的,其中红喉歌鸲最受欢迎。这种鸟的眼睛上下是白色的,通体是深绿到浅绿的渐变色,再加上脖子上有一撮红色羽毛,特别漂亮。这种鸟站在笼子里不闹,排泄物也干净,没有异味,吸引了很多人争相购买。”不过,每一只售卖的红喉歌鸲背后,代价却是十几只同类的死亡。李理介绍,笼子里的红喉歌鸲看似乖巧,其实都是鸟贩子训练的,在训练的过程中就有部分红喉歌鸲死亡了。这种鸟之所以干净,是因为鸟贩子改变了它们的食性。“红喉歌鸲原本以蚯蚓为食,为了达到没有异味儿的效果,鸟贩子用棒子面等投喂它们,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有一些鸟死亡。再加上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黑鸟市的交易充斥着血淋淋的气息。”

保护候鸟也是保护环境

去年迁徙季前,张德怀和同事在潮河入口处找了一块100亩的滩涂,他们将原本生长于此的杂草清除掉,然后在里面撒了5000斤玉米粒,为的是引导候鸟在这里落脚。果然,迁徙季到来后,灰鹤、白枕鹤等纷纷在此降落。

张德怀说:“现在,我们所有的巡护员都在为候鸟寻找栖息场所。不仅面积要大,还要和人类隔离开。如果自然条件不允许,我们会采取人为干预的手段。现在密云的一些监测站已经发现了零星的候鸟,所以我们必须抓紧时间。”

“去年密云水库周边有近千人观鸟,甚至还有从新疆特意赶来的游客。但是有些观鸟者为了拍摄候鸟起飞的镜头,会采用挥舞衣物等方式对候鸟进行惊吓。候鸟一旦受到惊吓,就会立刻飞走不再返回。它们一天会飞行500公里左右,如果没有在栖息地得到充足的补给,飞行途中可能就会体力不支。”张德怀说。

每天往来于巡护路上,孤独和寒冷常常陪伴在身边,任国霞却说:“我本来就喜欢鸟类,现在我能分辨出黑鹳、灰鹤、白鹭等鸟了。原来它们在我的口中,就是大黑鸟、大灰鸟和大白鸟。所以5年前成立专职巡护员队伍时,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那时拒马河流域旅游发展得很快,鸟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后来经过保护,游客虽然没有减少,但鸟的种类却增加了,这也成了拒马河旅游的招牌。动物与人和谐共生,可以让环境越来越好,所以保护好候鸟就是在保护环境。”

眼下,部分候鸟已经抵达吉林莫莫格湿地,将在11月初前后抵达北京。20年前,李理第一次观测候鸟时,途经北京的候鸟才不到1000只。而去年,这个数字是6万只。他说:“保护候鸟不仅仅要打击盗猎,沿途迁徙通道和栖息地环境的保护更加重要。由于候鸟对栖息地的选择非常苛刻,比如大天鹅对栖息地水质的要求就很高。如今,每年在官厅水库、密云水库还有怀柔都有大天鹅出现,这就说明我们的水质非常优良。保护好环境,生物种类就会日渐丰富,两者间密不可分。”


编辑:蔡文清,周航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