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央美学生痴迷《红楼梦》十四载,组建红学社创意传承红楼梦文化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03-31 21:04

最近,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怼人话语在网络上翻红,许多网友模仿黛玉语言风格造句引发热议,折射出《红楼梦》在当代年轻人中的影响力。在许多高校,红学研究社团正蓬勃发展,不止于传统的读书会、讲座活动,更以创意设计解读《红楼梦》,为这部千古奇书写下当代年轻人的注脚。

央美第二届《红楼梦》绘画设计创作竞赛中的参赛作品,蒋一岚、夏海瑜《双姝》以仿妆致敬钗黛

十四年老“红迷”

毕业设计是红楼文创家具

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95后学生许军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红迷”。 他从2008年开始阅读《红楼梦》,至今已经十四年。“蔡义江先生的《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是我的启蒙之书。看过这本书后,我在书店抱回了一本缩写为三十六回的少儿版《红楼梦》,后来逐渐读六十回、一百二十回版本……”为了更好地理解《红楼梦》,他也阅读了许多红学专家的著作,如周汝昌《红楼十二层》、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等。

最初吸引许军杰的是《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故事情节,而在后来的反复阅读中,他更是被其“内容的丰富性、思想的超越性、当下的启迪性”折服。“经典文学作品能使当代人不断地反问内心、认识自我。”为了“追梦”,他曾在2017年人民大会堂“1987,我们的红楼梦”主题音乐会的前一天抢到票奔赴北京,“当听到熟悉的《葬花吟》前奏响起时,我不禁泪目。”

许军杰本科毕业设计《红楼非楼 织梦成几 --红楼文创家具设计》

在本科毕业时,许军杰创作了《红楼非楼 织梦成几——红楼文创家具》,以“钗”为灵感,用当代设计语言解读红楼文化。来到央美读研后,恰逢国博展出“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他对一幅清代绘制的《大观园图》魂牵梦绕,每周必看,在十天内写下了两万多字的研究文章,被《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刊发。

去年,“纪念新红学100周年”会议在北京召开,由许军杰创作的12幅红学名家素描肖像在会议上展出,吸引了众多关注。他以写实的笔触,为红学史上那些做出杰出贡献的红学家们绘制肖像,包括王国维、蔡元培、胡适、俞平伯等。“我想用这种绘画的方式来怀念先贤前辈们为中国红学发展做出的丰功伟绩,他们孜孜以求、严谨治学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学奋进。”

央美第二届《红楼梦》绘画设计创作竞赛中的参赛作品,杜沁锟《琉璃世界 白雪红梅》

红学社在高校

创意让经典传承更年轻

2019年,许军杰在校内成立了央美红学社,“社团刚刚成立时我们美院院长感到很意外,因为在美术学院里出现这样的文学社团还是很少见的。”迄今社团已形成近百人规模,每学期固定邀请国内知名红学研究专家开设两场“不朽的《红楼梦》”系列讲座,举办一场《红楼梦》绘画设计竞赛。此外,社团还会组织主题观展,并与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红学社团联谊交流。

在央美此前举办的《红楼梦》绘画设计创作竞赛中,从绘画、雕塑到CG插画、摄影作品,各种艺术创作异彩纷呈:有的学生模仿《红楼梦》中的钗黛造型,化出神似二人的仿妆;有的学生创作出代表金陵十二钗的十二片叶状雕塑,抒发对《红楼梦》女性命运的哀叹;还有学生将《红楼梦》与《千里江山图》结合,绘出“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的青春群像。

“《红楼梦》文化传播在当下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美术创作、话剧编排还有盲盒IP开发等等,可以说前景非常广阔。”在许军杰看来,大学生也是参与经典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不同的学校可以突出各自的学院特色,发挥更多创意。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对经典文学抱着尊重的态度,无底线的恶搞不可取。”

许军杰说,自己将继续创作红学名家肖像,同时他也正在着手编撰《红楼梦绘画图鉴》一书。如今,他已是河南省红楼梦研究会理事、北京曹雪芹学会会员,也担任了《红楼梦研究》期刊编委,“《红楼梦》绘画是我非常关注的研究方向,我希望可以发挥专业长处,继续做研究。冯其庸先生曾说,‘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红楼梦》是一本永远读不尽的书。”


编辑:金力维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