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6 21:53
现实题材剧《运河边的人们》正在央视一套播出,并将于8月17日在浙江卫视二轮播出。该剧节奏快、冲突强,展现了时代的变化和普通人的悲欢离合。谈到这部作品,曾创作《外交风云》《彭德怀元帅》《红十字方队》的编剧马继红直言,自己之前对大运河很陌生,面对这样宏大厚重的题材,她一度无从落笔。但随着深入采访“运河边的人们”,马继红了解到了充满烟火气的细节和真实的百姓故事,才重新发现、认识了大运河。对于主旋律创作,马继红说:“接地气、接人气是走进百姓内心的关键。主旋律不能曲高和寡,要用烟火气的细节,真诚地与观众沟通。”
重走运河沿线打开创作思路
2020年底,马继红应邀参加杭州市莫干山镇仙潭村编剧村的开村仪式,首次接触到大运河题材。对于马继红来说,大运河是个很遥远、很陌生的概念。“回到北京后,我对大运河做了一些功课,查阅了一些书籍,也看了一些有关大运河的专题片。如果说从春秋吴王夫差开挖‘邗沟’算起,大运河的历史至今已有2500年,仅京杭大运河就流经四省两市,约1800公里。面对如此厚重的题材,我确实有一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
就在自己准备放弃的时候,马继红应邀再次来到浙江,从杭州出发,先后去了湖州、嘉兴、绍兴、宁波,一路采风。“我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既有常年在运河上跑船的船老大,也有负责河道监管的执法人员;既有参加运河治理的干部,也有祖辈居住在运河岸畔的老百姓;既有亲历大运河申遗的官员,也有多年研究运河的学者专家;既有靠山吃山的茶农,也有爱河护河的志愿者。”此外,还有很多艺术家、建筑工人、做船菜的老板。“形形色色的采访对象加起来有100多人,他们对大运河的叙述以及不同经历,在我脑子里产生了化学反应。站在运河河畔,我似乎能感受到它的呼吸,能听懂它的喃喃细语。大运河已经流进我的心里,融为一体。”
相较于其他运河题材剧,《运河边的人们》最大的特点在于视角立足当下。作品聚焦的是大运河,通过大运河的治理、繁荣、发展,展现了一幅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新时代画卷。马继红说,大运河沟通着历史和现实,沟通着中国与世界,也沟通社会与人生的方方面面。剧中涉及到各行各业的众多人物,有政府官员、底层百姓、著名教授、外国学者、非遗传人、民企老板、文物贩子等等,他们独特的性格和命运,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折射出新时代党员干部“勤政为民”的精神风貌和新世纪大运河“旧貌换新颜”的巨大变迁。
王雷演出了路长河的真实可爱
剧中,王雷饰演的主人公路长河被网友形容成“一根筋倔驴”“懒政官场上的一股清流”。马继红以路长河为中心,建立了一个人物关系网,她把自己采集到的事件,有机地融入进去,靠人物去推动事件的发展,靠事件来展示人物的性格。让人间的烟火气,人物的个体命运与时代发展形成同频共振。
在整部剧中,令马继红感触最深的一场戏,是韩雪饰演的梁子言下岗后,怕给丈夫路长河增加压力,一直隐瞒着没说,谁知女儿此时又患了抑郁症。后来,梁子言的闺蜜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一连串的发问让得知实情的路长河十分愧疚。“他回到家,看到正写作业的女儿,忍不住落泪。女儿回过头对他说,爸爸你怎么哭了?路长河说,我没有哭,是小虫子飞到眼睛里了。女儿懂事地说,那我去给你拿眼药水。女儿起身正要去拿,路长河一把将女儿抱住,这时候路长河的表情是泪水浸过的笑容。”马继红说,自己写戏这么多年,觉得真正的好戏不是说教,也不是争吵,更不是哭泣,而是那种与观众心灵沟通,能打动观众的戏。“是那种把泪水流进心里,把笑容挂在脸上的戏。”
作为编剧,马继红认为,路长河的人物性格不太好把握。他阳光、正直、倔强,讲原则胜过讲情义,这个分寸很难拿捏,稍微演过了就会让人产生他一本正经、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王雷在这方面把握得很好,他将那种埋在心里的痛苦、挂着眼泪的微笑,那种对亲人的疼爱、对朋友的挚爱,以及内心的委屈、愧疚、酸楚都演绎得恰到好处,让人觉得这个人物真实可爱。
主旋律创作要坚持年轻态
从近期播出的《大山的女儿》,到如今的《运河边的人们》,今年几部主旋律电视剧赢得了年轻观众的关注。马继红说,过去一提起主旋律电视剧,就认为是口号加说教,或者是英模人物加好人好事,其实这是一种偏见。“我在构思《运河边的人们》时,给自己定的标准就是它必须是正能量,歌颂我们党的光荣伟大,歌颂党领导人民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歌颂各级干部的勤政实干,同时也要歌颂人民的美好生活。它必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要以小见大,把小人物和大时代紧紧勾连起来,要接地气,让观众感觉到剧中的人就是你的朋友、你的邻居。”
谈到主旋律电视剧创作的难点,马继红认为, 首先在题材上不要“炒冷饭”。“即便是同一题材,也要寻找新角度。这些年大的节庆点较多,比如记录一大的电视剧、电影就有十几部之多。这有好处,也有它不足的地方。不足的地方就是容易使人产生审美疲劳。如果再做同一题材的电视剧,我们必须深耕,加深文化内涵,形成独特的艺术文本和全新的样态,用全新的讲述方式来实现历史的现代化表达。”
马继红表示,主旋律电视剧创作要坚持年轻态,不要老生常谈,不要走套路。“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精巧的艺术构思来营造与青年观众精神对话的综合艺术空间,要在故事性和艺术性共同发力,迈向年轻态的审美路线。”此外马继红还认为,在主旋律电视剧的制作上要舍得投入,形成良性循环。“不知从何时起,具有商业味道的叫市场剧,主旋律剧叫政策剧,两者在平台收购价格上相差很多。主旋律电视剧通常跨度较长,特型人物较多,拍摄场景比较复杂。相比之下,它的投入会比某些市场剧或商业剧投入更大。如果对主旋律电视剧舍不得投入,粗制滥造,那肯定出不了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