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6 19:40
近日,又一网红在直播PK时过量饮酒去世的消息震惊舆论。谁也想不到,同样的悲剧会在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且据当事人友人证实,该博主还参加了上一位网红的葬礼,还说“以后要少喝点”。
明知过量饮酒会要命,血的教训又在眼前,为何仍然“哀之而不鉴之”?放不下酒杯,除了侥幸心理作祟,还是出于对流量的痴迷。这些年,随着直播平台火爆,“注意力即生产力”的传播真经大放异彩,且变现途径越来越高效。只要“抖一抖”“播一播”,真金百银的广告收益就会哗哗入账,不断涌现的“暴富神话”也撩拨着大众的敏感神经。入局者越来越多,流量争夺越来越卷,部分主播的行为也越来越“出格”,甚至全然不顾自身安全和身体健康,大搞自残式、自虐式行为直播,如直播吃货大胃王、高空跑酷、喝豆油等等,酒量PK只是其中一例。
直播间并非法外飞地。相关规范明确规定,直播中喝酒属于三级(一般)违规行为,平台有权根据主播违规情节严重程度给予警告、断播、封禁开播权限(1天到1周不等)等处罚。从现实案例来看,对于胡吃海喝等玩命式直播,每每闹出丑闻悲剧,相关平台也会“一键消音”,但这样的事后治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不少主播总能“换个马甲重出江湖”。这也让人不禁要问:以酒量换流量为何这么灵?玩命直播为何掐不断?主体责任不是一句空话,在规范网络直播行为中,平台必须真正强化各环节的监管,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往深里看,玩命直播不休,根子在于平台引流机制没变。在当下的直播生态中,平台既是舞台的搭建者,也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流量压倒一切,并通过推荐机制和盈利模式不断强化这种导向。于是乎,为了更高的日活月活,网友的趣味偏好主导着内容的选择、制作、推荐等各个环节。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设置各种话题活动,充分调动起主播们“掰头”“踢馆”的积极性。在“高流量=高收益”的逻辑之下,这必然是一场比拼下限的内卷,也导致玩命式直播大行其道。只要这套商业逻辑不动摇,守土之责就总会跑冒滴漏。
没有起哄围观,就没有流量,也就没有伤害。玩命式直播大有市场,说到底就是为了满足一部分人的猎奇审丑心理。扭转歪风邪气,营造健康直播生态,也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对失范直播主动说“不”,不点赞、不打赏,一旦发现,随手举报,清醒理性的“用脚投票”才能慢慢换来市场转向。